首页

学院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拟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一等奖

来源: 日期:2025-01-07作者: 浏览量:

近日,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领航计划拟获奖名单公示,由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教师欧文希、董瑞祺,重庆大学教师刘倩指导的学生团队报送的参赛作品《师·承》拟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一等奖;由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教师刘新磊指导的学生团队报送的参赛作品《别样的成长》拟荣获三等奖;塔里木大学与西安邮电大学合作的作品《我的托克拉克》拟荣获特等奖。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由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教师高礼增、欧文希、董瑞祺指导的学生团队报送的参赛作品《代代兵团安边固疆 籽籽同心复兴中华》拟荣获三等奖。

《师·承》以重庆大学退休教授梁平与2021级硕士研究生董瑞祺的故事为原型,“银龄计划”如同一根纽带,将两代思政课教师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次退休老教师采访,让毕业季还在迷茫的胡杨找寻到了心中的答案——毕业后,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接力“银龄”教育梦。将青春书写在祖国南疆大地上,弘扬和践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努力做新时代“四有”胡杨好老师,为实现教育强国梦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别样的成长》记录了塔里木大学硕士研究生驻点在昆玉红枣科技小院的故事。影片中,“主人公”进村读研,在生产一线吃农饭、住农家、干农活,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以学促干,在干中学,循着真问题找到科学研究的突破,凭着真本事助力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加速融合,让科技的力量带着种子破土,让小院子撑起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大平台,做出服务“三农”大文章。反映了广大青年学子主动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建功立业的情怀和担当。

《我的托克拉克》讲述了一代代支边人正如大漠胡杨一样,将家安在了祖国的大西北,将根扎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在祖国的西部施展青春才华、创造人生辉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垦人的家国情怀。胡杨,被誉为“沙漠英雄树”,人们赞美胡杨,不仅因为其风姿卓绝,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的不屈“胡杨精神”。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将从胡杨精神中获取奋发向前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代代兵团安边固疆 籽籽同心复兴中华》带领大家一起走出课堂,追随老兵足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70年来,兵团人怀抱建设新疆、巩固边防、报效祖国的初心使命,把戈壁变成了良田,把荒漠变成了绿洲,唱响了一曲曲建设祖国、巩固国家边防的壮歌。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以“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为内涵的老兵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种精神滋养着一代代兵团人自觉承担起开发建设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职责。新时代的兵团人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始终践行“石榴籽”理念,做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文/董瑞祺 图/董瑞祺、刘新磊)